“建筑之乡”破解就业难题
说起“建筑之乡”,首先要提到它的发起人。1985年,彭真同志视察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时,听取了当地农村建筑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并亲笔为该县题词“建筑之乡”。此后,全国“建筑之乡”蓬勃发展。
中国建筑业协会调研室主任李燕鹏表示,“建筑之乡”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通过建筑产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我国现阶段,建筑产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因此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员就业问题。在“建筑之乡”,建筑产业基本上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此外,“建筑之乡”能产生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因此,对“建筑之乡”的评选必须慎重。除了要考虑当地的产业地位、从业人员、产业规模、建筑产值、行业管理,还要考查建筑工程项目创新创优情况,创建省级及以上施工安全文明工地和获得省级以上工程质量奖项的才有可能达到入选标准。可以说,“建筑之乡”的评选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地方政府重视建筑生产的行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筑之乡”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荣获省级人民政府授予“建筑之乡”、“建筑强县”称号以及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的建筑业发达县(市)的统称为“建筑之乡”。“建筑之乡”以建筑业为支柱产业,在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建筑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变当地建筑业发展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改善当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来自“建筑之乡”的建筑队伍走向国内外市场,以精湛的技艺、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享誉市场,使“建筑之乡”成为中国建筑业的知名品牌。
建筑业是“无烟工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地方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改善有着密切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筑产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里面离不开众多“建筑之乡”的巨大贡献。“建筑之乡”江苏溧阳建筑业起步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素有“吊装之乡”、“安装之乡”之美誉。近年来,溧阳市把发展建筑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不断做大做强建筑产业,使之成为溧阳经济发展的“台柱子”、市级财政的“钱柜子”、农民致富的“钱袋子”。“起重、吊装”一直是溧阳建筑业的强项。2011年,作为溧阳建筑业优势项目的安装业完成施工产值达10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27.5%,实现利润7.2亿元,占全市建筑业利润的45%。
江西省抚州市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抚州人似乎对建筑艺术有一种特殊的天赋。至今尚存的3900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历史建筑,见证着抚州的建筑史。而今,抚州市共有建筑企业196家、从业人员29万人,全市建筑业产值达66.28亿元。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惠安建筑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先后获得福建省“建筑之乡”、“优秀建筑之乡”和“中国建筑之乡”等殊荣,成为惠安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
近年来,惠安县始终把建筑业这一绵延千年的传统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先后三次制定出台培育扶持壮大建筑业发展壮大政策措施,致力推动建筑业由“量”向“质”提升、由“大”到“强”转变。
李燕鹏认为,建筑业现在的就业环境、社会保障都不容易乐观,因此,很多年轻人现在都不愿意进入建筑行业。例如河南的一个县,有30万人从事建筑业,这是相当了不起的。因为现在的人力资源非常珍贵,当地就业环境不好,人们就会外出打工。如果当地有建筑产业做支撑,就能吸引大量的当地人就地就业。
李燕鹏说,建筑业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行业,完成积累后,接下来的任务就该是做大做强。中国的“建筑之乡”现在还是太少,还必须大力发展。发展“建筑之乡”,无论是对于整个建筑产业还是当地的经济发展都贡献巨大。
□本报记者 高雪晴
中国建筑业协会调研室主任李燕鹏表示,“建筑之乡”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通过建筑产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我国现阶段,建筑产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因此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员就业问题。在“建筑之乡”,建筑产业基本上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此外,“建筑之乡”能产生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因此,对“建筑之乡”的评选必须慎重。除了要考虑当地的产业地位、从业人员、产业规模、建筑产值、行业管理,还要考查建筑工程项目创新创优情况,创建省级及以上施工安全文明工地和获得省级以上工程质量奖项的才有可能达到入选标准。可以说,“建筑之乡”的评选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地方政府重视建筑生产的行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筑之乡”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荣获省级人民政府授予“建筑之乡”、“建筑强县”称号以及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中国建筑之乡”称号的建筑业发达县(市)的统称为“建筑之乡”。“建筑之乡”以建筑业为支柱产业,在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建筑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变当地建筑业发展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改善当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来自“建筑之乡”的建筑队伍走向国内外市场,以精湛的技艺、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享誉市场,使“建筑之乡”成为中国建筑业的知名品牌。
建筑业是“无烟工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与地方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改善有着密切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筑产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里面离不开众多“建筑之乡”的巨大贡献。“建筑之乡”江苏溧阳建筑业起步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素有“吊装之乡”、“安装之乡”之美誉。近年来,溧阳市把发展建筑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不断做大做强建筑产业,使之成为溧阳经济发展的“台柱子”、市级财政的“钱柜子”、农民致富的“钱袋子”。“起重、吊装”一直是溧阳建筑业的强项。2011年,作为溧阳建筑业优势项目的安装业完成施工产值达10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27.5%,实现利润7.2亿元,占全市建筑业利润的45%。
江西省抚州市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抚州人似乎对建筑艺术有一种特殊的天赋。至今尚存的3900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历史建筑,见证着抚州的建筑史。而今,抚州市共有建筑企业196家、从业人员29万人,全市建筑业产值达66.28亿元。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惠安建筑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先后获得福建省“建筑之乡”、“优秀建筑之乡”和“中国建筑之乡”等殊荣,成为惠安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
近年来,惠安县始终把建筑业这一绵延千年的传统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先后三次制定出台培育扶持壮大建筑业发展壮大政策措施,致力推动建筑业由“量”向“质”提升、由“大”到“强”转变。
李燕鹏认为,建筑业现在的就业环境、社会保障都不容易乐观,因此,很多年轻人现在都不愿意进入建筑行业。例如河南的一个县,有30万人从事建筑业,这是相当了不起的。因为现在的人力资源非常珍贵,当地就业环境不好,人们就会外出打工。如果当地有建筑产业做支撑,就能吸引大量的当地人就地就业。
李燕鹏说,建筑业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行业,完成积累后,接下来的任务就该是做大做强。中国的“建筑之乡”现在还是太少,还必须大力发展。发展“建筑之乡”,无论是对于整个建筑产业还是当地的经济发展都贡献巨大。
□本报记者 高雪晴
更多..通知公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