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 晒出清新诚信风

每逢家中不开火做饭,市民李静总喜欢到神龟馅饼去吃快餐。“神龟成立20多年,用营养美味健康的餐饮,赢得了顾客,赢得了市场。”李静说,此前,我市公布的诚信“红黑榜”上,神龟餐饮有限公司红榜上有名,这更加坚定了她的选择。

  诚信“红黑榜”晒出诚信新风尚。今年我市建立了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通过向社会公布守信、失信企业名单,构建奖励诚信、约束失信的工作机制,推进诚信威海建设制度化。

  守信人人称赞

  今年以来,根据“诚信威海”建设要求,市文明委出台《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9个市直相关部门和单位诚信建设制度化的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提出红黑榜发布制度、失信行为惩戒、诚信经营创建活动等关键环节,大力营造“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

  今年7月,我市首次召开诚信建设“红黑榜”新闻发布会,市中级法院、市城乡建设委等10个部门发布了各自的诚信“红黑榜”,或其诚信体系建设相关情况。从现场发布的2013年诚信“红黑榜”名单中,1315家企业和个人荣登诚信“红榜”,150家企业和个人被列入诚信“黑榜”。

  这两份对比鲜明的名单通过媒体公示后,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发布的诚信‘红黑榜’,忍不住拍手称赞!”高区怡园街道社区居民孙模礼说。今年60岁的孙模礼是威海建设集团的退休职工,因为从事建筑工作多年,他深知诚信对于建筑质量的重要,因而也更加关注各行各业的诚信建设情况。

  孙模礼说,为什么现在存在着问题工程、问题产品,就是因为个别企业不讲诚信。“市民不可能全面了解各行各业的诚信情况,政府通过诚信‘红黑榜’的形式,把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企业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公布于众,大家在和他们打交道时就能心里有数。”他说,在消费中大家可以用行动支持诚信企业,对失信企业绕道。

  在书店工作的于女士表示,威海朴实的风土人情,是城市守信的土壤。作为一名外来居民,她于几年前来威海时,就被威海的诚信氛围所感染。“买菜都是公平秤,很少短斤缺两。东西落在出租车上,司机师傅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归还。”她说,诚信是文明城市的基石,诚信“红黑榜”制度,让诚信企业得到社会认可,让不诚信企业无处可藏,文明威海的根基将越来越稳。

  失信寸步难行

  作为一名银行职员,市民刘女士在为诚信“红黑名单”公开叫好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和言行格外审慎。

  “政府在媒体上公开发布‘红黑榜’,显示了我市打造诚信威海的决心。银行是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参与机构,也将接受社会的监督。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必须更加规范自己的工作和言行,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给我们单位抹黑。”她说,失信不仅会给行业抹黑,失信者都将受到惩戒。

  确如刘女士所言。在惩戒失信上,我市各部门都出“重拳”“狠招”。

  去年年底,市中级法院晒出了一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08名“老赖”被推上了失信曝光台。今年3月,环翠区人民法院、荣成市人民法院重拳出击,24名“老赖”被“请”进了拘留所。在曝光他们身份信息、失信行为的同时,法院还与房管、土地、银行、工商等部门联手,对失信者在贷款、买房、注册公司、政府扶持、招投标等方面进行限制,压缩“老赖”们的生存空间,让失信者为其失信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让他们深刻反思。

  在建筑行业,一旦因为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失信行为,登上市城乡建设委的诚信“黑名单”,轻则企业的信用档案将被减分,评先选优受到限制,重则将被限制、叫停投标或被清出威海市场。

  此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等部门都会列出诚信“黑榜”企业,有具体的惩戒措施。

  这些惩戒措施,净化了诚信市场,让失信者没有立身之地。与此同时,激励有意向善的失信企业,走出失信泥潭,沐浴诚信阳光。人人都为诚信代言,诚信之风将吹遍威海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