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化推动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绿色建筑的全过程包括设计、规划、施工、运营和拆除,相比设计,绿色建筑在施工方面的投入较弱,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快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产业化。”全国政协委员赖明在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发言时强调。
建筑产业化标准
一定要与国际接轨
赖明认为,产业化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的质量是关键,尤其是绿色建筑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建筑,其健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也是与质量密切相关的,因此质量是保证建筑产业化的前提。而近几年我国建筑产业化存在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
“我国具有较完善的建筑(设计、建造)标准,但是在建筑产业化标准上显然有所欠缺。”赖明说,“以建筑构配件为例,现阶段我国建筑构配件制作和现场拼装的标准还有待完善。”
赖明表示:“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建筑产业化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目前有许多建筑企业都已走进海外市场,这些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我国建筑产业化与国际建筑产业化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尽管我国的建筑设计与建造水平已经与国际化接轨,但是在制定建筑产业化标准上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这就导致在海外的建筑企业必须套用外国的标准设计建筑,为达到标准,企业需要在事先设计好的建筑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标后为方便施工又要按照国内建筑标准再设计一次,无形中增加了设计成本,因此我国建筑产业化一定要标准体系,而且要与国际接轨。”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在赖明看来,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已经可与发达国家比肩,但是在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方面还有待提高。要想改善建筑的性能需要做好系统的、集成的技术,将单向技术之和的效力发挥到最大。怎样让单向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值得大家思考。
“做好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首先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我国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与城乡差距,要想缩短这种差距,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显得十分重要。以万科为例,万科是在借鉴日本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设计出具有万科特色的住宅产业化体系,还有的企业参照北美的技术建立了符合国情的绿色建筑产业化体系。未来,绿色建筑技术应重点考虑如何集成单向技术,形成绿色建筑技术设计的产业化。”赖明说。
成熟的产业链
有助于推广建筑产业化
培育成熟的产业链有两个关键要素,既要有服务于施工现场的装备产业,又要培养建筑工人的专业技能。建筑产业化不仅要有生产建筑构配件的装备,还要有现场安装的装备。这些装备是保证实现建筑产业化和建筑品质的关键要素。“在瑞典,有些打孔业务是外包的,承揽外包业务的公司拥有各种先进的打孔装备,专门为施工现场提供打孔服务。由此可见,建筑产业化不仅能生产装备式的厨房、卫生间,而且要建设能在现场施工的装备产业。”赖明说。
另一方面,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对建筑工人的要求较高。赖明介绍,与外国相比,我国的建筑工人基本是“丢掉锄头拿起钻刀”的农民工,在技能上需要大幅提升,以上螺丝为例,德国的建筑工人在上完十字形的螺丝后,能呈现出一条水平线形态的整齐外观,而我国的建筑工人不仅需要技能培训,还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因为只有好的技术才能形成产业技术体系,而好的技术需要靠好的建筑工人来操作。
不仅如此,赖明还指出,政府应重视建筑产业化发展,在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政策法规,让产业化充分发挥其优势。数据表明,采用产业化施工,建筑节能达80%以上,节省材料损耗达70%以上,并且建筑的平均使用寿命可延长43%—100%。据香港房屋署在15年内对473栋产业化住宅数据统计,采用产业化施工可降低建筑的后续维护费用95%左右。鉴于上述原因,政府应给予建筑产业化一定的优惠政策。他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联手加大对绿色建筑产业化的推广力度。
建筑产业化标准
一定要与国际接轨
赖明认为,产业化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的质量是关键,尤其是绿色建筑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建筑,其健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也是与质量密切相关的,因此质量是保证建筑产业化的前提。而近几年我国建筑产业化存在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
“我国具有较完善的建筑(设计、建造)标准,但是在建筑产业化标准上显然有所欠缺。”赖明说,“以建筑构配件为例,现阶段我国建筑构配件制作和现场拼装的标准还有待完善。”
赖明表示:“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建筑产业化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目前有许多建筑企业都已走进海外市场,这些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我国建筑产业化与国际建筑产业化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尽管我国的建筑设计与建造水平已经与国际化接轨,但是在制定建筑产业化标准上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这就导致在海外的建筑企业必须套用外国的标准设计建筑,为达到标准,企业需要在事先设计好的建筑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标后为方便施工又要按照国内建筑标准再设计一次,无形中增加了设计成本,因此我国建筑产业化一定要标准体系,而且要与国际接轨。”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在赖明看来,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已经可与发达国家比肩,但是在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方面还有待提高。要想改善建筑的性能需要做好系统的、集成的技术,将单向技术之和的效力发挥到最大。怎样让单向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值得大家思考。
“做好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首先应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我国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与城乡差距,要想缩短这种差距,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显得十分重要。以万科为例,万科是在借鉴日本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设计出具有万科特色的住宅产业化体系,还有的企业参照北美的技术建立了符合国情的绿色建筑产业化体系。未来,绿色建筑技术应重点考虑如何集成单向技术,形成绿色建筑技术设计的产业化。”赖明说。
成熟的产业链
有助于推广建筑产业化
培育成熟的产业链有两个关键要素,既要有服务于施工现场的装备产业,又要培养建筑工人的专业技能。建筑产业化不仅要有生产建筑构配件的装备,还要有现场安装的装备。这些装备是保证实现建筑产业化和建筑品质的关键要素。“在瑞典,有些打孔业务是外包的,承揽外包业务的公司拥有各种先进的打孔装备,专门为施工现场提供打孔服务。由此可见,建筑产业化不仅能生产装备式的厨房、卫生间,而且要建设能在现场施工的装备产业。”赖明说。
另一方面,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对建筑工人的要求较高。赖明介绍,与外国相比,我国的建筑工人基本是“丢掉锄头拿起钻刀”的农民工,在技能上需要大幅提升,以上螺丝为例,德国的建筑工人在上完十字形的螺丝后,能呈现出一条水平线形态的整齐外观,而我国的建筑工人不仅需要技能培训,还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因为只有好的技术才能形成产业技术体系,而好的技术需要靠好的建筑工人来操作。
不仅如此,赖明还指出,政府应重视建筑产业化发展,在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政策法规,让产业化充分发挥其优势。数据表明,采用产业化施工,建筑节能达80%以上,节省材料损耗达70%以上,并且建筑的平均使用寿命可延长43%—100%。据香港房屋署在15年内对473栋产业化住宅数据统计,采用产业化施工可降低建筑的后续维护费用95%左右。鉴于上述原因,政府应给予建筑产业化一定的优惠政策。他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联手加大对绿色建筑产业化的推广力度。
更多..通知公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