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J”模式能否为新型城镇化破题?
3月2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出台,这使此前被热炒的河北保定成为“副都”的传闻再被关注。“京(Jing)津(Jin)冀(Ji)一体化”的“3J”模式呼之欲出,让人憧憬无限。
“3J”模式值得期许
据新华社报道,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家一定要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勇气,继续研究、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进。
此后,京、津、冀三地都以各自的方式做出了回应。
今年“两会”期间,天津市副市长宗国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年的“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是该从会议桌上走向实质合作的时候了。
宗国英认为,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可配合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因为滨海新区具有承接首都功能疏散的空间和条件,也有新区自身港口和河北共同协商整合的优势,既有输入,又有输出。
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当中,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北京面临着交通、住房、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对此,宗国英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梯度推进,十几年前的定位和现在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到现在这个新的时期,确实需要重新梳理,重新定位。比如北京发展了大量的制造业,这些功能都应该往天津、河北去疏解,去转移。那样,产业上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链条,高端的总部可能在首都,转化出来的制造业就应该在天津或者是河北,甚至是山东,也可能是山西,就在首都之外来解决这个问题。
3月份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河北省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把首都周边的一批县(市)建设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卫星城市,构筑层次分明、梯度有序、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区域城镇布局结构。
3月24日,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做客北京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时表示,今年北京将对执行1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改,城乡接合部被纳入规划中。她提到,解决北京的“城市病”要放在京津冀区域内治理,要把非首都核心职能的产业发展,尽可能压缩疏解到周边。将周边城市建成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城市功能相互衔接、匹配、分担。目前,北京、河北、天津正在联合做规划,把一部分首都溢出的、不符合“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职能的疏解到周边。
“3J”模式或将成新型城镇化的样板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说,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或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板。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充分体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态环境优化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事实上,国家“十二五”规划就已经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然而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快速发展相比,京津冀区域合作并不理想,尤其河北与京津梯度大,融合程度低,京津聚集力强而导致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被“空吸”。此外,京津冀产业格局存在同构现象,强大的环境约束和经济转型诉求令京津冀协同发展迫在眉睫。这也迫切需要对目前各自的发展目标进行整合,根据比较优势与城市功能定位,共同确立可行、具体、详实的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加强区域间的相互联合协作,以错位、互补式发展为目标,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京津冀协调发展将为京津冀的相关产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包括交通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对接转移及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同时,相关的配套服务行业如交运、物流等行业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目前,北京正在对《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通过反思和调整北京建设和管理的理念,明确战略定位、调整和疏解非核心功能、提高建设的质量、治理大气污染、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京津冀也在加强环保合作,建立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制度。
黄艳说,要把市域的规划变成区域的规划,把北京放进京津冀整个区域中进行规划,包括水环境、空气质量、交通等等方面。黄艳认为,解决北京的“城市病”要放在京津冀区域内治理,将周边城市分为直辖市、大体量城市以及节点城市三个级别,建成具有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群”,城市功能相互衔接、匹配、分担。目前城市群的规划还在论证中,现在谈每个城市疏解什么,还为时过早。
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分析称,河北省把保定市作为疏散北京行政功能的疏散区,也就意味着它可以承载部分学校、医疗机构、事业单位等的疏散。事实上,保定和廊坊已经承接了北京一部分事业单位和学校的搬迁,廊坊就有东方大学城,它一定程度上疏散了北京一些教育功能。而有保定政府文件也显示,目前保定规划了保定京南大学城,借以吸引北京的高校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提出要疏散的是北京非核心功能。此外,即使涉及搬迁,很多机构会考虑到搬迁的成本,预料会用博弈的方式,激起沿北京周边多城市的谈判,看土地价格、补贴和各种方面的条件才做决定。当下看,对于保定,即将到来的一切或许都未定。但保定市、唐山市、张家口市、廊坊市乃至整个河北省,对接北京卫生、教育、石化产业等功能转移的相关工作,眼下已在悄然布局中。
宗国英说,除了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京津冀区域的“大交通”概念。京津塘这条高速公路远远不能满足京津两地之间的通车,这条路上几乎全部是两地的汽车,应该完全双城化了,高速可以不要收费了。
河北是否迎来了春天?
在中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划中,河北一向并不显眼,但最近这块版图忽然成为世界聚焦的区域,多少显得有些突然,一如今年北方早来的春天。其实,原因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今年年初终于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并成为当前舆论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
不过,比起京津两个“巨无霸”,河北往往被视为一个参与者的角色,似乎缺少公共话语权。从北京的角度看,本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地位的提升,在于北京的大城市病已到了不得不治的时候了。城市功能、人口和产业的向外疏解迫在眉睫,这其中的红利可以顺便惠及河北这个“小兄弟”。
在本轮“3J”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热潮中,最兴奋的也是河北,而京津则相对显得“深沉”得多。
最近一段时间,记者深入到河北省的多个市县采访,所及的三河、廊坊、固安、涿州、保定、易县、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城市,接触到的人们无不在兴奋地谈论和利用着“3J”话题。尤其是环京的几个城市,只要一停车,立刻就有散发房产小广告的人围拢上来,仿佛是遇到了春运时倒票的“黄牛”。
保定的楼市最近热得发烫,涉及保定的概念股也起伏如潮。
过于敏感的反应,恰恰说明了河北在“3J”中弱势的地位。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赵秀池在撰文中表达了对此的担忧。她说,京津冀一体化概念会不会昙花一现?应声而起的楼市禁不起风吹雨打。一旦愿望落空,这会给河北的楼市、甚至经济社会带来致命打击。众所周知,在人们投机获利的预期下,狂热争购房地产造成房价持续大幅度异常上升,当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时,便会出现房地产泡沫。
河北长期都想融入京津、借势京津,为什么20年来效果并不明显?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于刃刚分析说,从深层次来看,由于中国行政体制的一些特点,京津冀之间存在着较大反差,这种反差的核心就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较大。显然,让河北的公共服务水平短时间内赶上京津并不现实,政府都是分灶吃饭,只对辖区在籍人口负责。因此,利益结构不打破,公共服务的差距就难以缩小。在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将各地区割裂,再通过计划调配资源要素,这样还可以。但市场经济走到今天,这种分灶吃饭带来的就是深层次的利益鸿沟,它阻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
于刃刚说,对于当前河北而言,顶层设计的整体推进固然值得期待,但目前应更多着眼于如何对接北京未来有可能的外溢产业。无论京津冀三地任何一方,首先都要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河北,制造业占比已经相当大,如何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加它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当前的根本问题。北京、天津甩出来的落后产业,河北也不能轻易去接,否则,无法根本解决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
有学者指出,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作为核心没有悬念。其次天津作为直辖市,在区域中扮演经济中心的角色。对于河北而言,至少还需要打造三个大体量城市。首先是唐山,它是河北各城市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其次是石家庄,作为河北首府,市区人口已达300万左右,已经具备能形成一定支撑力的基础条件。第三是保定,最近概念被炒得很热,因为一是它与京津互成犄角之势,具备合适的区域条件;二是面积广阔,拥有更大的人口和产业承载空间,同时又有较好的政治和文化积淀。这三个城市在未来如果能够做大,将很大程度上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中国建设报)
“3J”模式值得期许
据新华社报道,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家一定要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勇气,继续研究、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进。
此后,京、津、冀三地都以各自的方式做出了回应。
今年“两会”期间,天津市副市长宗国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年的“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是该从会议桌上走向实质合作的时候了。
宗国英认为,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可配合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因为滨海新区具有承接首都功能疏散的空间和条件,也有新区自身港口和河北共同协商整合的优势,既有输入,又有输出。
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当中,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北京面临着交通、住房、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对此,宗国英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梯度推进,十几年前的定位和现在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到现在这个新的时期,确实需要重新梳理,重新定位。比如北京发展了大量的制造业,这些功能都应该往天津、河北去疏解,去转移。那样,产业上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链条,高端的总部可能在首都,转化出来的制造业就应该在天津或者是河北,甚至是山东,也可能是山西,就在首都之外来解决这个问题。
3月份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明确,河北省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把首都周边的一批县(市)建设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卫星城市,构筑层次分明、梯度有序、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区域城镇布局结构。
3月24日,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做客北京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时表示,今年北京将对执行1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改,城乡接合部被纳入规划中。她提到,解决北京的“城市病”要放在京津冀区域内治理,要把非首都核心职能的产业发展,尽可能压缩疏解到周边。将周边城市建成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城市功能相互衔接、匹配、分担。目前,北京、河北、天津正在联合做规划,把一部分首都溢出的、不符合“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职能的疏解到周边。
“3J”模式或将成新型城镇化的样板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说,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或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板。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充分体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态环境优化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事实上,国家“十二五”规划就已经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然而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快速发展相比,京津冀区域合作并不理想,尤其河北与京津梯度大,融合程度低,京津聚集力强而导致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被“空吸”。此外,京津冀产业格局存在同构现象,强大的环境约束和经济转型诉求令京津冀协同发展迫在眉睫。这也迫切需要对目前各自的发展目标进行整合,根据比较优势与城市功能定位,共同确立可行、具体、详实的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加强区域间的相互联合协作,以错位、互补式发展为目标,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京津冀协调发展将为京津冀的相关产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包括交通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对接转移及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同时,相关的配套服务行业如交运、物流等行业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目前,北京正在对《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通过反思和调整北京建设和管理的理念,明确战略定位、调整和疏解非核心功能、提高建设的质量、治理大气污染、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京津冀也在加强环保合作,建立跨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制度。
黄艳说,要把市域的规划变成区域的规划,把北京放进京津冀整个区域中进行规划,包括水环境、空气质量、交通等等方面。黄艳认为,解决北京的“城市病”要放在京津冀区域内治理,将周边城市分为直辖市、大体量城市以及节点城市三个级别,建成具有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群”,城市功能相互衔接、匹配、分担。目前城市群的规划还在论证中,现在谈每个城市疏解什么,还为时过早。
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易鹏分析称,河北省把保定市作为疏散北京行政功能的疏散区,也就意味着它可以承载部分学校、医疗机构、事业单位等的疏散。事实上,保定和廊坊已经承接了北京一部分事业单位和学校的搬迁,廊坊就有东方大学城,它一定程度上疏散了北京一些教育功能。而有保定政府文件也显示,目前保定规划了保定京南大学城,借以吸引北京的高校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提出要疏散的是北京非核心功能。此外,即使涉及搬迁,很多机构会考虑到搬迁的成本,预料会用博弈的方式,激起沿北京周边多城市的谈判,看土地价格、补贴和各种方面的条件才做决定。当下看,对于保定,即将到来的一切或许都未定。但保定市、唐山市、张家口市、廊坊市乃至整个河北省,对接北京卫生、教育、石化产业等功能转移的相关工作,眼下已在悄然布局中。
宗国英说,除了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京津冀区域的“大交通”概念。京津塘这条高速公路远远不能满足京津两地之间的通车,这条路上几乎全部是两地的汽车,应该完全双城化了,高速可以不要收费了。
河北是否迎来了春天?
在中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划中,河北一向并不显眼,但最近这块版图忽然成为世界聚焦的区域,多少显得有些突然,一如今年北方早来的春天。其实,原因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今年年初终于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并成为当前舆论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
不过,比起京津两个“巨无霸”,河北往往被视为一个参与者的角色,似乎缺少公共话语权。从北京的角度看,本轮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地位的提升,在于北京的大城市病已到了不得不治的时候了。城市功能、人口和产业的向外疏解迫在眉睫,这其中的红利可以顺便惠及河北这个“小兄弟”。
在本轮“3J”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热潮中,最兴奋的也是河北,而京津则相对显得“深沉”得多。
最近一段时间,记者深入到河北省的多个市县采访,所及的三河、廊坊、固安、涿州、保定、易县、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城市,接触到的人们无不在兴奋地谈论和利用着“3J”话题。尤其是环京的几个城市,只要一停车,立刻就有散发房产小广告的人围拢上来,仿佛是遇到了春运时倒票的“黄牛”。
保定的楼市最近热得发烫,涉及保定的概念股也起伏如潮。
过于敏感的反应,恰恰说明了河北在“3J”中弱势的地位。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赵秀池在撰文中表达了对此的担忧。她说,京津冀一体化概念会不会昙花一现?应声而起的楼市禁不起风吹雨打。一旦愿望落空,这会给河北的楼市、甚至经济社会带来致命打击。众所周知,在人们投机获利的预期下,狂热争购房地产造成房价持续大幅度异常上升,当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时,便会出现房地产泡沫。
河北长期都想融入京津、借势京津,为什么20年来效果并不明显?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于刃刚分析说,从深层次来看,由于中国行政体制的一些特点,京津冀之间存在着较大反差,这种反差的核心就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较大。显然,让河北的公共服务水平短时间内赶上京津并不现实,政府都是分灶吃饭,只对辖区在籍人口负责。因此,利益结构不打破,公共服务的差距就难以缩小。在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将各地区割裂,再通过计划调配资源要素,这样还可以。但市场经济走到今天,这种分灶吃饭带来的就是深层次的利益鸿沟,它阻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
于刃刚说,对于当前河北而言,顶层设计的整体推进固然值得期待,但目前应更多着眼于如何对接北京未来有可能的外溢产业。无论京津冀三地任何一方,首先都要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河北,制造业占比已经相当大,如何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加它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当前的根本问题。北京、天津甩出来的落后产业,河北也不能轻易去接,否则,无法根本解决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问题。
有学者指出,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作为核心没有悬念。其次天津作为直辖市,在区域中扮演经济中心的角色。对于河北而言,至少还需要打造三个大体量城市。首先是唐山,它是河北各城市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其次是石家庄,作为河北首府,市区人口已达300万左右,已经具备能形成一定支撑力的基础条件。第三是保定,最近概念被炒得很热,因为一是它与京津互成犄角之势,具备合适的区域条件;二是面积广阔,拥有更大的人口和产业承载空间,同时又有较好的政治和文化积淀。这三个城市在未来如果能够做大,将很大程度上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中国建设报)
更多..通知公告
友情链接